【羊城晚报】春节叹美食,小心急性胰腺炎找上你

2020-02-01

/图 羊城派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春节期间,亲朋聚会,大餐不断。一旦吃多、喝多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肠胃炎,以为随便吃点胃药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医生提醒,大餐后出现腹痛、呕吐,要警惕急性胰腺炎,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应尽快到医院排查。

每到节日前后医院的急诊科都会热闹起来

 

别把急性胰腺炎当肠胃炎

每年春节各大医院急诊科都出现各种情况的病症,其中急性胰腺炎发作的病人会比平时明显增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主任殷晓煜教授介绍,节日期间的暴饮暴食以及饮酒增多,一方面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和胰液,同时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Oddi氏括约肌功能紊乱,导致消化酶和胰液的排泄不通畅,进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典型的表现是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数小时后出现剧烈中上腹痛、呕吐、腹胀、发热等。这段时间很多人常常会以为吃坏了肚子,然后自己买点胃肠药、消炎药来吃,直到持续疼痛无法缓解、实在无法忍受才会来就医。

B超等影像学有助于诊断

三招诊断胰腺炎

殷晓煜教授介绍,从临床症状看,和胃肠炎相比,急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会“更胜一筹”,引起的呕吐也更剧烈,一般来说吃了胃肠药也不会好转。这里建议最好能及时就医。医生除了观察临床症状外,还可以通过检测血、尿的淀粉酶,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只要这三项(临床症状、血尿淀粉酶、影像学检查)中有两项符合就可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重症胰腺炎死亡率超过10%

急性胰腺炎分为两类,一类是水肿型胰腺炎(也称轻症胰腺炎);另一类是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也称重症胰腺炎)。前者的治疗相对容易,通过禁食,并使用抑制胰酶、胰液分泌的药物,一般三五天就可逐渐恢复。但是,后者的治疗难度要大很多。

殷晓煜教授介绍,重症胰腺炎起病迅速,进展也快,短期内就可出现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时间也比较长(通常延续几个月甚至半年),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仍超过10%。

 

胆囊结石患者更要注意“管住嘴”

急性胰腺炎多集中在节假日爆发,大多是由于饮食和饮酒过度而引起的。殷晓煜教授提醒,要预防急性胰腺炎,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在宴席上不要贪杯,也不要吃得过饱。

胆囊结石患者,尤其是有泥沙样结石的患者更要注意。这是因为肝脏分泌的胆汁会先流入胆囊内储存,在进食时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胆总管并经过十二指肠乳头排泄至十二指肠内帮助消化,胆囊内的泥沙样结石容易随胆汁排入胆总管内,而胰管和胆总管通常汇合成一个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如果胆结石病人的结石卡在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堵塞了管道,胰液无法及时排除,会引起胰管内压力增高,最终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引起胰腺组织水肿、渗出,甚至出血、坏死。

胆囊结石患者如果暴饮暴食的话,其结石就相当于一颗“地雷”,因此胆囊结石患者在节假日要比其他人群更要格外注意饮食。

 

年后给自己的体检加个餐

殷晓煜教授最后还提醒,由于大部分胆囊结石是没有症状的,导致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胆囊结石,所以最好在年后的体检中增加胆囊结石筛查的项目。

体检中查出胆囊结石,很多人非常关心该怎么办?殷晓煜教授介绍说,一般原则是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大多数病人暂时无需特别处理,定期观察即可,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胆囊B超检查;但也有一小部分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需要积极处理,建议体检后咨询专科医生。如果胆囊结石已经引起明显不适,则应该积极考虑手术处理。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620861?site2

2020-01-28